一、 公司简历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具有电力行业工程设计甲级、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电力行业总承包甲级、建筑设计乙级,国家发改委甲级咨询资质。主要承担电力系统规划,发、送、变电工程勘测设计,电力通讯设计,新能源设计,水文气象、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工作及相关的技术咨询、工程监理、工程设计评审、招标代理和工程总承包服务。具有原国家外经贸部批准的独立对外勘测设计咨询、监理经营权,可承包境外电力工程的勘测、咨询、设计和监理项目,以及上述境外工程所需的设备、材料出口和对外派遣实施上述项目所需的劳务人员。 建院60年来,我院在电源、电网、新能源及工程总承包方面,先后承揽了千余项国内、外工程项目。我院始终持“质量第一,顾客至上,依法环保,安全健康”的方针,注重产品质量的不断改进,先后获省部级及以上优秀工程设计、咨询和优质工程奖近200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40余项;获局级科技成果奖80余项;获国家专利50余项;获专有技术和软件著作权20余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各类QC小组活动奖项100余项;主编、参编国家、行业及企业规范、规程、标准、手册近60项。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近百项。
二、 集体主要业绩
2013至2014年,陕西院科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科技管理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有效地推动了全院的科技创新工作,为院“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与引领作用,科技创新工作正在跨越新的台阶。 陕西院在充分考虑了目前的电力技术发展趋势和未来电力工程的市场环境,以及自身拥有的技术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基础上,建立了分工明确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明确了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配置有经验的科技专责管理人员,修订了《全面考核管理办法》。严格实施《全面考核管理办法》、《专利及专有技术管理办法》、《科标业及科技论文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科技管理制度,详细规定了科研、标准化及内部业务建设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申报、奖励、项目经费结算的方法和项目成果的管理、科技论文的整理。2014年初制定科技工作目标、指标。指标分解到部门,研发项目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责任落实到人。对科研项目与生产任务同等重视,同步安排。陕西院不但对科技项目进行产值奖励,而且对科技获奖项目给予科技奖励,并对在知识产权与科技报奖方面有特别贡献的项目组和员工给予特殊重奖。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科技创新的积极性。2015年陕西院出台一系列科技举措,以促进科技工作持续稳步发展,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具体举措如下:一是持续加大科技经费投入,优化考评及奖励机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激发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推动智能电网研究水平,积极储备新能源业务知识,为电网业务领先发展、电源业务差异化发展做好技术保障;组织开展投资业务及非电业务相关知识培训,为我院投资业务、非电业务实现零的突破提供智力支撑。三是生产部室主管领导要加大精力投入,并加强机制引导和形势教育,统筹安排生产任务与科技创新,坚持“抓生产”与“抓科技”并重,严格把好项目立项关、进度考核关、质量验收关,确保科标业成果有较高的技术含金量和行业影响力。四是完善变电三维设计平台功能,全面推广三维设计应用,为又好又快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有力支持。五是加强科技创新与工程创优奖项申报,力争奖项在层次及数量上再创历史新高。在积极申报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的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咨询机构等“外脑”的业务合作,进一步畅通和拓宽科技奖项申报渠道;及时关注国网公司、行业协会工程创优申报信息,熟悉规则,掌握要点,动态跟踪。六是推进总包公司信息化管理;开展设计过程管理系统、电子签名系统建设准备工作。 2013年,陕西院组建了科技研发中心和三维工作室,2014年争取到集团公司“智能变电技术研究所”落户我院。通过科技研发平台与人才培养平台的建设和相互融合,提升陕西院的总体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知识产权的数量增长与质量升级。2014年,陕西院被陕西省科技厅评为2014年度首届陕西省级优秀技术示范转移机构。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公司“智能变电技术研究所”落户陕西院。2015年,通过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获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公司“科技工作先进单位”。获“2015年度电力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成果”二等奖。2014至2015年,共完成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获陕西省第三届职工科技节三项金奖、四项银奖和一项铜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7项,专有技术1项,取得软件著作权7项。 获得科技成果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使已有的科技成果成为参与市场竞争、引领新型业务、解决工程问题、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的有力支撑与保障。在参与诸多的工程项目投标中,充分利用已有的技术成果(专利或专有技术)制定技术方案,大大提高了技术方案的含金量,为工程中标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持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研发的项目基本围绕生产需求,应用于工程实际,年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过亿元,“330kV智能变电站三维设计的研发与应用”、“制冷设备组合及其阀门控制设计技术”、“330kV紧凑型户内变电站设计技术研究”、“低热值电厂煤泥长距离输送技术研究与应用”、“大容量330kV降压变的应用及研究”、“300MW CFB锅炉NOx超低排放技术选择及应用”、“火电厂湿冷、空冷机组冷端联合运行优化设计研究”等各类技术均创造出上百乃至上千万元的经济效益,通过工程应用进一步提升科研成果的效益,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有力地推动了我院的市场开发和生产经营工作,提升了我院的知名度和行业的影响力。 科技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014年,陕西院在设计事业部所属企业中率先完成年度指标任务,合同签约站稳十亿元平台,企业产值首破十亿元大关,营业收入达到历史最高位,利润总额保持较高水平。在设计事业部2014年业绩排名榜中,我院签订合同、营业收入两项指标的节点计划完成率独占鳌头,产值同比增长率位列第二,营业收入、利润的人均指标皆高于平均水平。2015年,全年签订合同完成中国能建考核值的101%;产值完成内控指标的107%;营业收入完成中国能建考核值的101%;利润完成中国能建考核值的102%。 身处技术密集型企业行列,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陕西院将继续锁定“高、新、优”,保持较高的投入态势,秉承科学严谨的态度,矢志不移地抓好科技进步及技术创新工作,以期更好地反哺生产经营中心工作。
三、 业绩摘要 近几年来,陕西院高度重视科技发展,加强科技管理,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科技管理办法,分工明确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明确了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配置有经验的科技专责管理人员,有效地推动单位的科技创新工作。 2014年,陕西院被陕西省科技厅评为2014年度首届陕西省级优秀技术示范转移机构。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公司“智能变电技术研究所”落户陕西院。2015年,通过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获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公司“科技工作先进单位”。获“2015年度电力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成果”二等奖。2014至2015年,共完成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获陕西省第三届职工科技节三项金奖、四项银奖和一项铜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7项,专有技术1项,取得软件著作权7项。 获得奖项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使已有的科技成果成为参与市场竞争、引领新型业务、解决工程问题、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的有力支撑与保障,持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陕西院的科研项目围绕生产需求,应用于工程实际,年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过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有力地推动了我院的市场开发和生产经营工作,提升了我院的知名度和行业的影响力。 |
关于征集2025城市电网数智化良好项目、技术创新成果及专业论文的...详细
关于召开第二届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专题交流研讨会的...详细
关于举办2025年电力行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经理人培训班的通知...详细
关于举办班组建设、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技能培训班的...详细
2025-04-25 | wzbj
2025-04-08 | wzbj
2025-02-24 | wzbj
2025-02-24 | wzbj